在線微課|吳帶當風——人物白描①
時間: 2024年07月15日 瀏覽次數:
3743
人物白描
白描作為中國傳統繪畫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價值。白描歷經千年傳承與發展,以其簡潔明快、質樸自然的藝術風格在繪畫領域獨樹一幟。它不僅體現了中國藝術家對自然、生活和人性的獨特感悟與表達,也承載著中華民族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審美觀念。
起源與早期發展
白描,最初起源于古代的“白畫”,即指用墨線勾描物象,不著顏色的畫法。這種方法類似于今日的“拓稿”或者“過稿”,成為了畫家們所必須具備的基本功。三國兩晉時期,開始出現線描大師,也呈現出了多樣的用線風格和情趣。東晉畫家顧愷之開創了均勻細致風格的“高古游絲描”,其線條如春蠶吐絲,連綿蜿曲,不用折線,也沒有粗細的突變,含蓄、飄忽,使人在舒緩平靜的聯想中感到雖靜猶動。《女史箴圖》就是其經典白描代表作。
顧愷之《女史箴圖》局部
唐代白描的成熟
到了唐代,白描技法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唐代畫師吳道子開創了具有粗細變化的“莼菜條描”,其作品筆簡神全,意氣豪放,為白描畫、水墨畫的出現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吳道子的畫作如《送子天王圖》等,展現了白描技法的獨特魅力。《送子天王圖》創作于唐代,這一時期正是中國文化藝術高度繁榮的時期。吳道子作為唐代著名的畫家,其作品深受當時社會文化和宗教氛圍的影響。整幅畫作體現了唐代佛教藝術的繁榮與發展,也反映了畫家吳道子對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獨特見解。
參考文獻:
《工筆白描人物教學及實踐》楊菱菱
《淺論白描藝術的發展歷史與未來》吳施杰
《淡墨寫就無聲詩李公麟及其畫風研究》
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