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微課|雅集趣話之“古風雅頌 琴越千年”(貳)
古琴名稱知多少
古琴本質上是彈撥類樂器,其構造跟古箏、琵琶、吉他等有相似之處,都由弦和共鳴箱組成。但作為最富中國文人色彩的樂器之一,它身上的各個部位又有自己獨特的名稱和意義。
琴面與底板:古琴面板呈圓弧型,象征著“天圓”,底板平直,象征著“地方”,天圓地方,陰陽相合。
七弦:古琴有七根弦,前五弦代表著五行,分屬金、木、水、火、土,從音樂屬性講又是五音:宮、商、角、徵、羽,亦象征著“君、臣、民、事、物”五種社會等級,后兩弦相傳為周文王和周武王后加,是文、武之聲,也是君臣合恩的化身。七弦懸于琴上,亦是北斗七星掛在高空的象征。
琴徽:琴面有十三個徽,象征著一年有十二個月再加一個閏月。居中最大的七徽,是謂閏月。
琴頭:“琴頭”上部稱為額,額下端鑲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稱為“岳山”,又稱“臨岳”,是琴的最高部分。在琴面右側頭部8-10厘米處橫嵌的一條用硬制木制成。岳山邊靠額一側鑲有一條硬木條,稱為“承露”,上有七個“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個用以調弦的“琴軫”,琴頭的側端,又有“鳳眼”和“護軫”。琴頭部有兩個暗槽,一名“舌穴”,一名“音池”。
軫子、軫池、護軫:軫子系絨扣調節琴弦松緊長度、改變音高之用。多用紅木紫檀等堅韌耐磨的木料制成。中心頭尾穿通,頸部旁側有一斜孔與中心孔相通,側孔斜向頂端??季空呖卓诔殊g狀,頂部孔端微微向中心凹陷。底板上儲放軫子的淺平凹巢,稱為軫池。底板琴頭兩側向下垂凸的部位稱為護軫,保護軫子免受外力碰擊。
琴尾:自腰以下,稱為“琴尾”。琴尾鑲有刻有淺槽的硬木“龍齦”,用以架弦。龍齦兩側的邊飾稱為“冠角”,又稱“焦尾”。琴尾部一般也有一個暗槽,稱為“韻沼”。
龍池、鳳沼:底板的中部和尾部,各有一個大小不一的長方形或圓形的洞孔,中部大的稱龍池,尾部小的稱鳳沼。龍池鳳沼,謂之上山下澤,象征天地萬象。與龍池、鳳沼相對應處,往往各有一個“納音”。龍池納音靠頭一側有“天柱”,靠尾一側有“地柱”,使發聲之時“聲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有余韻”。
雁足:在龍池與鳳沼之間近風沼(約琴面的九徽)處,有兩只支撐琴體和系縛琴弦的腳,稱為雁足象征七星。因須承重力,雁足都用堅實木料制成。
看完古琴的部位,認識了它的部位名稱,你對古琴了解多少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