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距離世界(mò)日還有25天!
世界貘(mò)日
每年的4月27日是世界貘(mò)日(World Tapir Day),貘,是奇蹄目、貘科的哺乳動物。貘科僅1屬5種。分布于東南亞(亞洲貘)、和南美洲(中美貘、山貘、低地貘、卡波馬尼貘)。它們是古老的“活化石”,模樣幾百萬年來都幾乎沒什么變化。可能大家對貘這種動物比較陌生,這并不奇怪,因為現生的貘類都不產于我國,大家只能在動物園里看到這種動物。但我國古代野外曾有貘類分布。
在先秦的青銅器和漢代的畫像石中也常能看到貘的身影,比如這件山西絳縣橫水西周倗國墓地出土的貘尊。
無錫博物院的館藏文物中也有一件和這種神奇動物有關。
元“陳鋪造”款貘紋海棠形金帶扣: 帶扣長8厘米,寬5.5厘米,厚1.1厘米;帶箍:長3.3厘米,寬0.85厘米,厚0.6厘米,無錫博物院藏。
此件金帶扣由扣和帶箍兩部分組成,重106.8克,國家一級文物。帶扣中空,呈四曲海棠形,正面邊緣錘出海棠形凸紋以突出主題紋飾,內錘出動物貘的基本形狀后再精細鏨刻,貘呈高浮雕狀,全身刻密集細長線條獸毛紋,大嘴大眼虎視眈眈,矮足翹尾作回首狀,形象生動。背面中心鏤刻六朵相連的花瓣。右側有 “十分赤金陳鋪造口”兩行陰文款識。帶箍兩個,呈扁圓形,圈不相連,邊緣兩側均刻有勻稱線條。
元 “陳鋪造”款貘紋海棠形金帶扣局部圖
錢裕墓出土的這件金帶扣,是腰帶上的主要裝飾,配以帶箍,成為近代腰帶發展的濫觴。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在《貘屏贊》中說貘生“南方山谷中,寢其皮避瘟,圖其形辟邪”,可見此件金帶扣以貘做紋飾有除瘟辟邪之意。而這件帶扣的主人錢裕(1247—1320年),字寬父,無錫人,系五代十國時期吳越王錢镠的后裔,他是元代時期無錫的豪門富戶,葬于至治元年(1321年)。錢裕墓的隨葬品十分豐富,包括金器、銀器、玉器、水晶、瑪瑙、琥珀、絲綢服飾、漆器、紙幣、木、核器和銅鏡等百余件器物,極具歷史、科學和工藝美術價值。
新發現
2023年10月25日,在第四屆中國考古學大會上,考古學家分享了漢文帝霸陵動物考古的新收獲,在先后發掘的23座動物殉葬坑中,發現動物種類共計11個屬種,其中就有一種形如豬、鼻如象、尾如牛的“神奇動物”——貘(mò)。霸陵出土的貘骨架保存完整非常珍貴,經同位素分析證實了直到漢代中國北方地區仍然有貘的存在。
距4月27日還有25天,提前預祝大家世界貘日快樂!讓我們一起給這個古老的物種送上一份節日祝福吧。也歡迎大家來無錫博物院西區二層展廳來看《大元處士——吳越王后裔錢裕的故事》展覽,欣賞這件元“陳鋪造”款貘紋海棠形金帶扣!
參考文獻:
【1】胡松梅,曹龍,張婉婉:《令人嘆為觀止的西漢皇家苑囿——霸陵與南陵出土珍禽異獸及其意義》,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2023年8月4日。
【2】胡春良:《絳縣西周倗國墓地出土貘尊》,《山西日報》,2020年6月12日12版。
【3】文嚴,宗禾:《從吳越王后裔錢裕墓出土文物看元代“豪門富戶”》,澎湃新聞古代藝術,2021年1月2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