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運匠心 巧施天工——揚州當代玉雕珍品展
展覽時間: 2018年7月10日(周二) - 8月19日(周日) 展覽地點: 無錫博物院西區二層展廳展覽名稱:獨運匠心 巧施天工——揚州當代玉雕珍品展
主辦單位:無錫博物院、揚州工藝美術集團有限公司
展覽時間:2018年7月10日—8月19日
展覽地點:無錫博物院西區二層展廳
開幕式時間:2018年7月10日上午10:00
開幕式地點:無錫博物院一樓大廳
“天下玉、揚州工”。揚州琢玉工藝源遠流長,古籍《書經·禹貢》中便有“揚州貢瑤琨”的記述。早在5300年前,先民們就在這里生產生活,有了玉石雕琢活動。唐代揚州,貴族豪門用玉件裝飾樓閣,民間以玉器為佩飾品漸開風氣。宋代揚州玉器已向陳設品發展,花鳥、爐瓶等品種日益豐富,造型、琢磨藝術水平大為提高。清乾隆時,揚州琢玉進入全盛時期,宮中重達千斤、萬斤的近10件大玉山,多半為揚州琢制,其中重逾萬斤被稱為"玉器之王"的《大禹治水圖》玉山成為稀世之寶而名聞遐邇。
此次展覽由無錫博物院、揚州工藝美術集團聯合舉辦,遴選出揚州玉器廠近100件套原創玉雕精品,其中包括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23件套、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作品15件套,品種涵蓋爐瓶、人物、花鳥、仿古、山子雕等,在這些巧奪天工的玉雕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大師們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開拓創新,一件件作品構思新穎、雕琢精美,充分體現出揚州玉雕 “渾厚、圓潤、儒雅、靈秀、精巧”的獨特藝術風格。相信通過展覽一定會讓無錫觀眾對揚州當代玉器的風貌有個近距離的接觸和了解。
部分展品:
《仕女》
設計:顧永俊(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作品選用新疆產優質白玉籽為原料制作而成。這是一件典型的人物類玉雕作品。仕女發髻高聳、頭戴簪花,內著長裙,外罩紗羅泊衣,披帛繞臂隨風逸動,形態優美、婀娜多姿,其秀麗文雅的體態,形神兼備的雕琢,栩栩如生地表現出了仕女嬌美的形象。仕女手持玉扇向我們款款走來。似閑庭信步,亦如賞花歌舞。精湛的玉雕技藝將這一美麗瞬間定格,值得細細品味欣賞。
《千禧富貴鏈瓶》
設計:江春源(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作品選用新疆產優質白玉籽精心創作設計而成。作者以表示平安的素瓶為主體造型,采用浮雕技法,在瓶前和瓶蓋上雕琢出盛開的牽牛花、牡丹花,寓意富貴典雅,并用雙鏈提梁,玲瓏剔透,秀麗典雅,充分顯示出揚州玉器巧奪天工、別具一格的藝術特色。整件作品象征瑞氣臨門、喜事成雙。
《舞韻花語》
設計:薛春梅(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制作:田翔(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
作品選用新疆產優質白玉籽為原料制作而成。這是一件典型的人物類玉雕作品。舞女發髻高聳、頭戴簪花,身著長裙,披帛繞臂隨風逸動,手持琵琶舞動于花叢之中,形態優美、婀娜多姿,其嫵媚傳情的體態,形神兼備的雕琢,栩栩如生地表現出了舞女嬌美動人的形象。精湛的玉雕技藝將這一美麗瞬間定格,整件作品玲瓏剔透,秀麗典雅,充分顯示出揚州玉器巧奪天工、別具一格的藝術特色。
《漁翁》
設計:沈建元(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作品選用新疆產白玉籽為原料,作者針對原石的基本特點,立體地雕琢了一位捕魚歸來的老漁翁。預示著走過了冬的冷酷,迎來了春的氣息。俗話都說,漁翁是最后的贏家,也是笑到最后的人。
《如夢令插牌》
設計:吳華友(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
制作:史彩云
此插牌以詩人李清照的詩句“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為主題,使用浮雕技法,刻畫出荷塘深處,輕舟穿行于荷花之中,卻驚起一灘鷗鷺的動人場景。作品之上景色秀美,情趣盎然,情景交融,意境深遠。
《單鏈祝福壺》
設計:朱士平(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
作品選用新疆產優質白玉籽為原料創作設計而成。作者根據原石的基本特點,運用高超的技藝雕琢出一把提梁壺的造型。作品以自然彎曲的竹枝作壺把壺嘴,枝葉繁茂的竹葉為裝飾,一條單鏈連著壺蓋壺身,精巧之至,作者還利用俏色雕琢出蝙蝠的圖案,渾然天成。利用諧音,稱作“祝福壺”,是對年年富余的幸福生活和蒸蒸日上的事業的美好祝福。
福利一:為配合錫博新展“獨運匠心 巧施天工——揚州當代玉雕珍品展”,我們特邀請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揚州市“非遺”項目揚州玉雕代表性傳承人朱士平先生為大家作一期“淺談中國玉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和田玉、揚州工’”的講座,講述中國玉器的發展史和揚州玉雕技藝的傳承與發展。
講座時間:2018年7月21日(周六)下午2:00;
講座地點:無錫博物院西區負一樓報告廳
福利二:今后錫博還將不定期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藝品展,讓無錫觀眾在家就能大飽眼福,感受祖國傳統工藝的藝術特色和無窮魅力,讓工藝美術真正走進大眾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