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博新展|重回大漢王朝 領略涪城漢韻
展覽時間: 2020年7月04日(周六) - 11月15日(周日) 展覽地點: 無錫博物院西區二層臨展廳楚覆漢興,四海方定,
上立公卿,下設郡國。
漢高祖六年(前201年),漢王朝在今四川綿陽設立涪縣。涪縣是古代金牛道、陰平道的交匯地,蜀地的水陸要沖,成都的東北門戶。據《華陽國志》記載,這里農業發達,以稻作為主,出產金、銀、丹、漆、藥、蜜等物產。
由于漢代“舉孝廉,興厚葬”之風的盛行,如今的我們又能在書錄史載之外,通過這些出土文物見證兩漢時期綿陽物阜民豐的繁榮景象:
這是豬肥犬壯、米糧滿倉的豐饒之地,方畝之中稻香蛙鳴,竹木之上朱黑成章。人們躬耕勞作、不辭辛苦,為這片土地帶來連年的富樂繁榮;
這是人口興旺、各安其業的樂居之地,人們飲食起居、貨幣往來。充盈在過往歲月中的,不光是溫暖不息的煙火,還有宛轉悠揚的笙簫;
這是崇孝尚禮、求仙敬神的信仰之地,人們在典章與習俗中學得立世之道,又在命運與未知前尋求登仙之門。
接下來,讓時光倒轉兩千年,我們一道踏上一場訪古之旅,領略大漢王朝治下蜀地一處有著“富樂”美譽的涪縣萬象。
《涪城漢韻——綿陽市博物館藏漢代精品文物展》共展出珍貴文物111件/套。展覽分為“千載漢風道涪城”、“物阜民豐百業興”、“居諸不息煙火盛”、“禮正樂教慕神仙”四個單元,再現了兩漢時期綿陽物阜民豐的繁榮景象。由于地理位置相對封閉,即便在兩漢烽火連天、兵荒馬亂的時期,四川也能保持相對和平安定,不僅農業、商業較為發達,物豐糧足、六畜興旺,手工業也得到了長足發展。因此,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衣食無憂、天性樂觀,哪怕終年勞苦的勞作俑都是面常帶笑,一副憨態可掬的模樣。
展品欣賞
東漢紅陶夾鼓俑
東漢紅陶狗
東漢紅陶馬頭
東漢紅陶公雞
東漢帶蓋銅鼎
漢代龍虎銘文銅鏡
東漢紅陶簪花俑
東漢紅陶舞蹈俑
東漢紅陶捧笙俑
漢代神獸紋畫像磚
展覽名稱:涪城漢韻——綿陽市博物館藏漢代精品文物展
主辦單位:綿陽市博物館 無錫博物院
展覽時間:2020.7.4——11.15
展覽地點:無錫博物院西區二層臨展廳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