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博新展|百年靜守惠山土——紀念王木東誕辰100周年作品展
展覽時間: 2021年9月28日(周二) - 11月07日(周日) 展覽地點: 中區二層展廳展覽名稱:
百年靜守惠山土——紀念王木東誕辰100周年作品展
展覽時間:
2021年9月28日(周二)—11月7日(周日)
展覽地點:
無錫博物院中區二層展廳
內容介紹
王木東(1922——2020),遼寧人,美術教育家,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雕塑學會顧問。1988年,被國家輕工部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光榮稱號;1992年,被國務院授予“對文化事業有突出貢獻政府特殊津貼”;2005年,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授予“中國工藝美術終身成就獎”;2008年,被世界手工藝理事會亞太地區分會評為“首屆亞太地區手工藝大師(泥塑)”。
王木東早年留學日本學習雕塑、油畫,歸國后任教于南京,1953年調入無錫,負責惠山彩塑藝術的搶救、發掘、整理、傳承和人才培養工作,自此開啟了六十多年與泥人、與惠山、與無錫的不解之緣。值此先生百年誕辰之際,我們舉辦“百年靜守惠山土——紀念王木東誕辰100周年作品展”以彰顯對老藝術家的深切緬懷。
展覽概況
展覽分為“東渡師匠心”“造像匯中西”“寄情錫惠間”三個部分,甄選王老近幾十年來的精品力作,涵蓋油畫、素描、雕塑、彩塑、國畫等多種藝術形式,這些作品既承襲了中國傳統藝術的技巧,又糅合了西方藝術精髓,全面回顧了王木東漫長耕耘的藝術生涯,有助于全社會進一步了解王老獻身藝術、熱愛無錫、奉獻社會的崇高風范。
展品簡介
俯臥 水彩素描
羅丹曾說:“自然中任何東西都比不上人體更有性格”,基于所習專業方向之故,在王木東的藝術生涯中,研習了眾多人體素描、油畫作品。王老的水彩素描人體常利用簡約和流暢的線條,以明朗清晰、細致簡單的筆法,展示人體的動態變化,之后再以水彩潤飾,使作品具有朦朧意境,呈現出獨特的藝術效果。
敦煌 油畫
本作將單純的色彩加以渲染,整幅畫面筆觸自由舒展、樸實無華,顯得理性平和、張弛有度,遠景天空、山脈與近景樹林、公路、房屋的藍、黃、綠、灰,將色彩排列有序并達到風景畫形式美的境界,在寧靜之中彰顯出西北戈壁的蒼茫雄渾與莫高窟的恢宏壯麗。
蒲廷英肖像 油畫
蒲廷瑛,王木東夫人,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油畫專業畢業,曾在南京師范等院校任教,1954年調至惠山泥人研究所,負責惠山泥人彩繪研究與訓練班的教務工作,培養了一大批惠山泥人工藝美術大師。同時蒲廷瑛亦為技藝高超的油畫家,在2016年將自己創作的油畫作品同王木東作品一同無償捐贈予無錫博物院收藏。
阿炳胸像 高20cm
瞎子阿炳以一曲《二泉映月》名揚天下,王老手中的阿炳神態看似平和,但卻又散發著由平靜漸入深沉之感,好似沉浸在《二泉映月》跌宕起伏的音樂之中,進而悲愴艱澀,契合了阿炳所處時代社會底層的心境,飽含著人世間的辛酸。
水月觀音 高34.5 cm
水月觀音以磐石為座,呈游戲坐姿,左臂于身側撐座,似憑幾倚靠,右腿上曲支地,右臂輕置其上。觀音像首高肉髻,面部刻畫細膩,容貌端莊,高貴典雅,天衣服飾線條流暢繁復,造型體態婀娜、優雅舒展,呈現悠閑自得之態,給人柔和寧靜、安恬適然之感。
穆桂英掛帥 高28cm
惠山泥人的制作素有“三分塑,七分彩”的說法,此件作品穆桂英的動作、神態、頭飾、服飾等皆刻畫精細、裝飾繁復,人物全身色彩以大紅為主色調,上衣繡綠葉牡丹花,并有藍色與黃色飄帶相間,腿部飾以海波紋。作品整體裝束色彩紋樣絢麗,搭配鮮艷而不失協調,完美表現出穆桂英英武陰柔與秀氣豪邁之美。
四大美女 高28cm
西施 王昭君 貂蟬 楊玉環
寄暢園御碑亭望錫山 1998年
此作所繪為在寄暢園御碑亭前眺望錫山之景,畫面中遠景龍光塔佇立于錫山之巔,郁郁蒼蒼的山林中氣韻氤氳。寄暢園營造之時充分利用山麓地形,以眺望園外山光塔影為借景,與園內人文建構、山石樹木形成林泉之景,一直被視為園林借景中的典范,也是藝術創作的極佳視角。
京杭大運河黃埠墩 2014年
畫面中黃埠墩矗立在大運河河道中心,往來船只絡繹不絕,岸邊的高樓大廈與過往船舶相映成趣、動靜相宜,將城市人文建筑與現代景觀完美融合。又名“小金山”的黃埠墩因戰國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黃歇而得名,已巍然屹立于運河中心2400余年,成為無錫的城市象征。
愚公谷荷軒俯瞰 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