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錫博講壇丨“伊犁天山古道歷史、民族與文物古跡”講座預告
活動時間: 2017年9月22日(周五) 14:00 - 16:0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西區負一樓報告廳
已結束
詳細介紹
講座時間:2017年9月22日(周五)下午2:00
講座地點:無錫博物院西區負一樓報告廳
主講人:安英新
主講人介紹:
安英新,錫伯族,1960年3月出生,1982年2月畢業于新疆大學歷史系歷史專業,現任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博物館研究員。
主要從事伊犁文物古跡和清代伊犁歷史的研究。曾參加首屆全國錫伯族古籍文化學術研討會、承德避暑山莊肇建三百周年暨國際清史學術研討會、全國漢文化專題博物館發展研討會、海峽兩岸清代伊犁將軍研究學術討論會、紀念林則徐誕辰23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在會上交流發言并入選會議論文集;承擔了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清史工程《圖錄·清代新疆圖像資料》項目及《伊寧市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材料》編撰任務;擔任《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志》文化篇、文物篇撰稿,為《伊犁歷史與文化》《最美的還是我們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卷》《絲綢之路伊犁研究》等圖書撰寫“清朝統一伊犁”、“伊犁歷史與文化”、“人文景觀”、“歷史名人”等章節;擔任大型辭書《西域地名辭典》、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重點項目《西域歷史文化大辭典》《新疆古籍文獻大辭典》編委、撰稿;主持了江蘇省對口援建項目“伊犁漢家公主紀念館”的陳列布展及“惠遠旗人館”、“伊犁天山古道的歷史文化”、“清代伊犁九城歷史”等展覽的陳列大綱、布展工作;在《文物》《西域研究》《民族古籍》《滿族研究》《東南文化》《新疆大學學報》《新疆文物》等雜志上,發表了幾十篇學術論文。個人事跡入選《中國當代文博專家志》。
內容簡介:
伊犁地處祖國西北邊陲、天山以北的河谷地帶,處于相對封閉的狀態,通往外界的道路就是那些大大小小的峽谷。在二千多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果子溝、那拉提峽谷、夏塔“冰嶺”古道等主要交通要道,在伊犁的歷史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伊犁天山古道是中央王朝政權與西北諸國之間的和親之路,是我國古代民族的游牧遷徙之路,是天山南北游牧文明與農耕文明的連接之路,是中外使節、商旅的往來之路,是清代伊犁將軍的巡邊換防之路,是辛亥舉義伊犁革命軍東征之路,是抗戰時期延安通往蘇聯的唯一通道。
伊犁天山古道更是世界文化遺產——“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上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傳統的絲綢之路被張騫“鑿通”前,在我國北方就有一條自河西走廊、蒙古高原經天山以北的伊犁河谷地區前往中亞、西亞的草原絲綢之路,史傳穆天子會西王母的路線就是早期草原絲綢之路的雛形。穆天子跋山涉水千里迢迢與西王母相會的“瑤池”就在今天伊犁河谷的賽里木湖畔。
錫博講壇邀您一起跟隨安英新老師共同探秘伊犁天山古道的歷史、民族與文物古跡。
講座參與方式:
本講座為社會公益性活動,免費對公眾開放。前50位預約的觀眾,可至無錫博物院一樓總服務臺領取講座預約券。講座結束后,憑預約券可兌換精美紀念名信片一張。
預約方式:
1.現場預約:2017年9月22日前憑本人有效證件至一樓總服務臺領取預約券;
2.電話預約:預留本人姓名、聯系方式,活動當日憑有效證件領取預約券。
聯系電話:0510-85727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