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錫博講壇|“敦煌寫經及絲綢之路漢文書法” 講座預告
活動時間: 2021年1月23日(周六) 13:30 - 15:30
活動地點:
已結束
詳細介紹
講 座 安 排
講座時間:2021年1月23日(周六)下午1:30
講座方式:抖音直播
主 講 人:毛秋瑾
主講人介紹
毛秋瑾,蘇州大學藝術學院教授,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藝術史哲學博士,北京大學歷史系訪問學者,美國耶魯大學美術館訪問學者。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書畫藝術,出版有專著《墨香佛音:敦煌寫經書法研究》、《敦煌吐魯番文獻與名家書法》,譯著《中國石碑:一種象征形式在佛教傳入之前與之后的運用》,在專業期刊發表論文多篇。2014年獲首屆全國高等書法教育論壇優秀論文,同年獲蘇州市文聯首屆書法“張旭獎”學術一等獎,2018年再次獲“張旭獎”學術獎。
內容簡介
敦煌,這座古絲綢之路上的名城重鎮,既承載了數千年的歷史變遷和藝術沉淀,也見證了最初的東西文化融合。除了為世人熟知的壁畫、彩塑藝術,敦煌也保存了大量的寫經墨本。雖歷經千年,仍風采奕奕,透過它們的身影,我們仍可想象當年壯麗繁盛的大唐氣象,感受到先祖對佛法真諦莊重虔誠的信仰追求……
敦煌文書是近代中國考古學的三大發現之一,自發現伊始就吸引了世界關注的目光,也注定了這批藝術珍品命運多舛。
那么,敦煌藏經洞是如何被發現的?佛教與敦煌寫經又有著怎樣的關聯?我們應該如何看待盛極一時的寫經體書法?本期講座特別邀請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理事、蘇州大學藝術學院毛秋瑾教授來院開講,她將從敦煌歷史地理背景出發,為大家介紹藏經洞的相關掌故,并進一步剖析寫經書法的材質、樣式和風格演變,以及絲綢之路沿線的書法文字資料,同時在絲綢之路漢文書法的視域中探析敦煌寫經的書法史研究價值。
講座參與方式
本講座為社會公益性活動,因疫情防控需要,本期講座將使用抖音APP進行線上直播,觀眾朋友們可以通過抖音搜索“無錫博物院”,進入講座直播間觀看。
講座獎勵方式
為感謝大家的積極參與,我院將對參加“錫博講壇”在線直播的熱心觀眾實行獎勵,觀眾可憑講座直播視頻截圖和本人身份證至無錫博物院總臺領取獎品。獎品數量有限,僅限前50名觀眾,先到先得。
獎品設置:專家親筆簽名的精美講座宣傳頁1張,每人限領1張。
領取時間:2021年1月24日至2021年1月31日(周一閉館除外)。
注意事項:疫情防控期間,入館請攜帶本人身份證取票,出示健康碼,配合安檢,全程佩戴口罩。
PS:年末,憑一定數量的專家簽名講座宣傳頁,可至無錫博物院總服務臺領取指定精美紀念品一份。
講座詳情請咨詢:0510-85727569
本次活動最終解釋權歸無錫博物院所有。